第25章 正续寺赵应定策 关索岭玉臂托梦(3)
作者: 姜建伟更新时间:2017-07-02 02:00:01章节字数:2167

瑶池中,珊瑚状和犬牙状的石晶花犹如朵朵怒放的奇花异卉,精致、美丽异常,实为世间罕见;尤其是生长在晶花浮筏上的两根翠玉般的石笋,宛如两位对镜梳妆的妙曼仙女,那绰约的风姿令人生出无限的遐想。而瑶池的整个上部空间,更是布满了琳琅满目的鹅管钟乳石、石幔、石花和卷曲石等各类鬼斧神工的奇观异景,在粼粼波光的映衬下,显得冰清玉洁、雍容华贵,玲珑剔透、辉煌壮观,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这关索洞内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姓金名萧,其祖上是宋徽宗政和年间水泊梁山第六十六位英雄的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金大坚系济州人氏,金石雕刻家,善刻当时名噪天下的苏、黄、米、蔡四大家的字体,曾有诗赞金大坚曰:


凤篆龙章触手生,雕镌印信更分明;


人称玉臂非虚誉,艺苑驰声第一名。


金大坚与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都是水泊梁山的文职将领,专管制造兵符印信、书写檄告文书等,征讨方腊时,他两人被圣旨召回京城,在皇帝御前听用。


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抢掠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帑私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等被洗掠一空。当时金大坚和萧让已是风烛残年老迈不堪,为躲避战乱,二人携带家眷一起逃离京城遁往南方。


谁料在逃难途中又屡遭兵祸,金大坚与萧让不幸双双病逝于途中。其家人几经转辗、数度颠沛,最终才来到贵州安顺的关岭镇。


这关岭镇杂居着汉、布依、苗、仡佬、彝等二十几个民族的百姓。此地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待人热情宽厚。大家见金、萧两家人到来,纷纷拿出米酒、腊肉、糍粑等寻常难得一见的食物款待他们,今天张家置酒,明天李家设宴,硬是让他们足足一个多月没有举炊而酒足饭饱。


众山民的热诚好客和质朴善良深深地感动了金、萧两家人,两家人商议后决定留居于此。因关岭镇地处偏僻,故宋帝赵昺殉国后,宋朝被元朝政权所取代,但其势力还尚未波及到贵州安顺一带,关岭镇的行政管辖仍由布依、苗、仡佬、彝等部族首领共同维持。


金、萧两家在关岭居留下来,生活过得平淡而充实、快乐而幸福。


然而,老天爷似乎也有嫉妒之心,金家传至第三代时,人丁渐渐稀薄,到第五代时已无男丁。其传男不传女的祖训使金家的金石雕刻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于是萧、金两家决定联姻,金萧之父萧理将长子取名金萧,一是让其传承金姓,二是承继其祖上的金石雕刻之技,三是寓意金、萧两家永结秦晋之好之意。


金萧自幼聪明颖悟,其慧心悟性堪称当世少有。在金、萧两家父辈的悉心指导、栽培下,经数十载的勤学苦练,终至大成;既继承了萧家金、篆、魏、隶、楷的书法艺术,又承袭了金家的金石雕刻技艺,并将萧家的书法艺术融入金石雕刻之中。一时在滇、黔两地名声大震,官绅世家及各族首领均以拥有金萧的墨宝和印石为荣。


金萧在“而立”之年时,元朝灭亡而明朝兴起。次年明军入黔,关岭的布依、苗、仡佬、彝等首领誓死不降。金萧正值血气方刚,遂参与守城。坚守数月后,终因内部不和而失守。城破后,金萧身负重伤,苗族首领之女妮宝在死人堆里发现了金萧,趁天黑背着金萧往西南方向逃离了关岭。


天明时,他们逃到晒甲山的关索洞,妮宝便将金萧藏于洞中,用苗家祖传的金创药治好了金萧的伤。后经多方打探,才知双方家人皆在城破后被乱军所杀,无一人幸存。


金萧一见洞中这些巧夺天工的景致,心中顿生一种迷恋、不舍之感,再也不愿离去。金萧和妮宝都没有其他的亲人,于是,两人便结为夫妇,居住在关索洞内。


从此,金萧满眼都是洞内的石幔、石笋、石花,他的书法和雕刻技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些石钟乳的熏陶和浸染。几十年后,他挥毫写出的文字似篆非篆如同天书,不明就里的人们亦认为这是金萧在洞内自悟自创的独体书法。


且说这一日,年近古稀的金萧在洞中午睡,突然看见先祖金大坚来到他面前。金大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金家的金石雕刻与萧家的书法艺术可不能在你手上失传呀!你要想办法留迹于世,使之名扬天下!”金萧望着先祖金大坚那宽阔而饱满的额头,正要问怎样才能名扬于天下,却猛然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金萧怅然若失地从石床上起来,来到书案前,铺开白纸,提笔写下了“留迹”二字,然后信步走出关索洞。


金萧的老伴妮宝去了关岭镇的女儿家,今晚不会回来,金萧便一边思索一边漫无目的地朝通往关索镇方向的大路缓步踱去。


此时红日西坠,晚霞满天,落日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瘦而细长。


金萧的脑海里还萦绕着下午梦中的情景,他反复思虑也没有想出怎样才能使金石雕刻和书法艺术留迹于天下的办法。


就在他刚转身准备返回关索洞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在招呼自己,待他回头看时,只见大路上走来四个人——三个和尚和一个道士。其中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年纪尚轻的和尚,那年轻和尚面带威严,目露慧光,那宽阔的额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出烁烁金光,宛如佛祖头上笼罩的佛光。金萧顿时惊讶得张了大嘴,差一点叫出声来:“这不正是我刚才午睡时梦见的先祖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转眼间,宽阔额头的年轻和尚已来到金萧面前,他双手合十躬身问道:“阿弥陀佛,请问老人家,此地离关岭镇还有多远?”


金萧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位青年和尚,忘了回答。很显然,这和尚并不是先祖,但他与梦中的先祖实在太像了,几乎就是同一个人!既然遇见了,就说明与他有着不解之缘。不管他是不是先祖,我梦见他并遇见了他,那就一定有什么缘故,我就应该留下他,搞清楚他是什么人,说不定能解开梦中的谜团。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